據新華社長沙1月3日專電(記者 周勉) 日前,有媒體報道“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接受採訪時稱,自己正在將玉米的碳四基因轉到水稻上面來,提高光合效率,提高產量;他還認為轉基因是今後的發展方向,不能一概而論。這一消息引起社會關註。
  3日,新華社記者就此採訪了袁隆平先生的弟子、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鄧啟雲。鄧啟雲表示,由於難度較大等原因,將玉米的碳四基因轉到水稻的相關研究目前處於技術探討層面,離實踐應用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鄧啟雲告訴記者,首先,水稻、小麥、大豆等農作物屬於碳三植物,玉米、甘蔗等屬於碳四植物。一般來說,由於碳四植物的光合作用效能要高於碳三植物,因而其產量也更高。如果能將碳四基因成功轉移到水稻等作物內,產量可提高30%以上。
  鄧啟雲認為,要想完全實現和掌握這樣的技術,難度很大,是一個“世紀工程”,短時間內難以完全實現。袁隆平院士早在2002年就曾將鄧啟雲派往香港中文大學與相關專家開展過相關方面的合作。但作為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曾經最早一批接觸這一科研項目的專家,鄧啟雲直言“自己窮盡一生或許都難有成果”。
  據報道,袁隆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轉基因是今後發展方向,不能一概而論。鄧啟雲告訴記者,幾代科學家都在探索提高碳三植物產量的方法。早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不少科學家就曾通過“同室效應篩選”等方法尋找碳三植物中的“佼佼者”。如今,轉基因技術為科學家們指引了一個可能的方向,朝此方向進行探索未嘗不可。
  鄧啟雲介紹,常規技術在增產方面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我認為利用常規手段可以實現畝產1200公斤。”
(原標題:轉基因水稻暫難有成果)
(編輯:SN09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wmdlqb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